威廉二世曾经是德意志帝国的皇权象征,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者之一。在其统治期间,德国的对外政策走向强硬化,借以巩固国内权力与提升国家威望。战争爆发后,他以积极主动的军事外交姿态推动德国参与长期的欧洲对抗,最终使德国卷入一场代价极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事结束、帝国瓦解之时,他被迫承担全部责任按天十倍配资平台,宣布退位并离开权力中心。国际社会与德国国内的舆论都对他提出了审判与追究的要求,要求以法律与历史的责任来厘清这场灾难的根源与个人的角色。
为了避免被彻底清算的命运,威廉二世选择流亡到荷兰。荷兰方面当时对他采取了保护态度,部分原因在于荷兰女王与威廉二世之间存在亲缘关系,被称作表兄妹,因此他在荷兰得到了长期的庇护与相对安定的居留环境,直至生命走到尽头也未回到故国。死后,他被安葬在荷兰的多伦庄园,这一安放地点成为他人生波折的跨国见证,也是他晚年命运的象征性收束。
展开剩余62%在威廉二世流亡荷兰的时期,希特勒已经崛起并成为德国的最高掌权者。最初,威廉二世仍抱有一线希望,认为希特勒上台后也许能帮助自己恢复某种形式的统治与威望,甚至愿意提供经济援助——他据称曾向希特勒提供约两百万德国马克的支持,希望换来一个归来的政治角色。但一切愿望在掌握大权的希特勒眼中都显得无力而多余:他不愿意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他人,亦不愿意让任何人再成为他权力的“嫁衣”。因此,希特勒没有正式接回威廉二世,只是给出表面的礼节与形式上的官方照应。威廉二世曾经在一战中颁发给希特勒的十字勋章,被后者视作个人崇敬的象征,随身佩戴以示对他年轻时光的致敬,但关系的实质性变化却始终没有发生。威廉二世的多次示好与希望希特勒归政的暗示,也没有换来对方的实质回应。
不久之后,二战的风云再起,希特勒发动大规模对外进攻,一举击溃波兰并迅速向西扩展势力,先后征服了法国、丹麦、挪威等国。在这段极端复杂的岁月里,威廉二世仍在荷兰关注着局势,他甚至曾向希特勒求情,请求对荷兰网开一面。然而希特勒并未作出让步,依然沿用快速打击、空降部队等战术,迅速占领了荷兰,彻底改变了这片国土的历史走向。此时威廉二世已经成为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历史人物,荷兰境内外的动荡并未促使两人走向新的交往。
尽管荷兰被占领,威廉二世与居住在荷兰的希特勒之间几乎没有产生多少直接交流。到了威廉二世去世之时,希特勒为他安排了一场规模相对较小的军事葬礼,参加者包括许多德国高级将领,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权力对往日象征的利用与维系。若从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设想,如果威廉二世手中掌握着强大的军力与实际控制力,历史的走向也许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局。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