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SIE 发行配资排排网,曾制作《罪恶装备》系列的 Arc System Works 负责开发,预计将于 2026 年登陆 PS5 和 PC 平台的《漫威斗魂》是一款汇集了诸多漫威漫画知名角色的对战格斗游戏。
应 SIE 的邀请,《Fami 通》编辑参与了 9 月 29 日~ 30 日举行的封闭 Beta 测试,下面就将详细介绍一下本作的游戏系统以及笔者实际体验了封闭 Beta 测试版后的感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次试玩到的仍是开发中版本,所以部分细节可能会与正式版有所出入,还请各位注意。
日漫×美漫
提到 Arc System Works,在使用 3D 建模的同时融入动画一般的画面风格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强项,不仅仅是招牌作品《罪恶装备》系列,万代南梦宫旗下的《七龙珠:斗士Z》与 Cygames 旗下的《碧蓝幻想 Versus》也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展开剩余94%本作延续了 Arc System Works 经典的动画视觉风格,非常值得一看。其中除了日本动画式的角色设计与审美风格外,还采用了极具美漫特色的阴影效果,营造出了一个日美融合的漫威世界。
目前官方还没有公开具体的背景舞台设定,尚不清楚这些漫威角色们究竟为什么要互相战斗,也不知道游戏究竟采用了哪一个次元的世界设定,但多半还是会以某个现有的世界观或故事为原型。
日漫×美漫的美术风格光是在视觉层面上就已经够精美和帅气了,同时对于漫威粉丝来说,欣赏这些漫威角色的活跃身姿也令人欢欣雀跃。说起来,从 Arc System Works 的任一作品中截取出一个场景,无疑例外都会让人不禁怀疑「这真的不是插画或者动画的截图吗?」。
虽然看上去完全就是插画,但这其实是 3D 画面
关于封闭 Beta 测试版
封闭 Beta 测试版既包含能够学习和使用各种系统的新手教程(游戏中名为「起始战斗」),也能体验到最基础的匹配对战玩法。顺带一提,在活动的第一天,玩家只能在每次试玩开启时游玩 30 分钟的电脑对战。
尽管新手教程讲解的内容十分细致,但一口气为玩家灌输这么多系统还是太难记住了。考虑到这仅仅只是封闭测试版本,或许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吧。教程中甚至包含怎么让人物朝向左边或右边的操作,看得出开发者想要事无巨细地教会初学者什么是格斗游戏。
对战大厅的设计延续了 Arc System Works 一直以来的风格,玩家会聚集在一个类似大型街机厅的大厅里,彼此间可以进行各种交流互动。玩家形象全都是 Q 版化的角色,并且可以发送各个角色的可爱表情包。
虽然可以在大厅进行跳跃,但除了对战和观战之后基本没什么其他可干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服务于联机对战的大厅。
独特的 4v4 系统
对战的规则就是传统的格斗游戏,先将对方队伍的体力值打空的一方即可获胜。不过有一个设计在 2D 对战格斗游戏当中是比较少见的,那就是以谁先获得三场胜利作为默认的比赛设置。明明是一款团队格斗游戏,但却采用的是类似回合制的获胜条件,的确不太常见。
作为一款 4v4 团队对战游戏,独特的系统架构是本作的一大特色。这类游戏往往都起用的是角色被打倒后便切换至下一位成员,或是有任一一名角色被打倒即视为失利的规则。
但本作中队伍内所有角色的体力值都是共享的,因此如果当前操作的角色被打倒就意味着该回合落败。换言之,本作虽然保留了队伍成员时不时就会发动支援攻击,以及场上有可能出现多位角色乱入的团队对战游戏特色,但最基础的对战体验又很有 1v1 格斗游戏的感觉。
与此同时,玩家也能在对战中随时切换队伍成员。可以灵活变换各种角色进行战斗既是团队格斗游戏的一大乐趣,也是该类型难以忽视的缺陷。尽管能操作多名角色十分令人开心,但前提是你得能用好这些角色才能体会到对应的魅力。
对于初学者而言,光是熟悉单独的一名角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用好队伍内的多名角色更是难上加难,多半会让人觉得门槛有点高。在笔者看来,所有角色共用体力槽似乎就是本作提出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话玩家既能切换复数角色来进行战斗,也可以从头到尾都只用一名角色。
因为游戏并不会强制切换角色,所以仅仅把队伍内的另外三名成员当成是辅助角色来使用也完全没有问题,这对于团队格斗游戏这个类型而言绝对是非常让人开心的设计。此外,后续还有可能拓展出只使用两名角色或者根据对手来灵活切换角色等策略。当然,如果你能同时用上 4 名角色,肯定创造出自由度更高的战术策略。
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
对战时的 UI 布局十分简洁,画面最上方为体力槽,在此之下是与支援技能有关的「集合槽」,画面下方则是相当于超必杀技槽的「技能槽」,附近还有对应角色的专属计量槽或机制图标。
基础操作与经典的 2D 格斗游戏别无二致,玩家可以通过摇杆来完成移动、防御和跳跃。按键上除了轻、中、重三种攻击方式外,还有发动支援能力的「集合」键以及使用角色专属能力的「特殊」键,也就是 5 个按键+摇杆的操作模式。
除此以外,本作还引入了一键释放必杀技的「快速技能」和通过按键完成冲刺以及垫步等操作的「快速冲刺」机制。玩家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来使用这些能力。
角色的移动十分轻快,在空中能够做出空中冲刺、二段跳以及大跳等操作。在地面上,玩家同样可以利用高速垫步来实现快速移动,因此游戏的整体节奏还是非常快的。
不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玩家,可一键释放必杀技的「快速技能」都相当好用,无需输入复杂指令即可发动各种必杀技的系统显著降低了上手门槛。在指令简化的同时,玩家依然需要在轻、中、重三种攻击方式中做出选择,而高手往往能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反应。顺带一提,发动强化后的必杀技将会额外消耗技能槽,有点类似于其他格斗游戏里的 EX 必杀技。
除此以外,必杀技也可以通过指令输入来发动,这种情况下必杀技的威力会得到轻微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就连超级必杀技也可以借由同时按下「快速技能」键来发动,整体的系统架构有点类似于《碧蓝幻想 Versus》。
在此基础上,游戏还引入了可一键触发简易连段的「连携攻击」系统。不同按键对应着不同的连段,有的能衔接超级必杀技,有的则可以把对手击飞,连段类型十分多样。
连携攻击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几乎可以立刻应用到实战中,即便你是初学者也能通过几个简单的按键对敌人造成大量伤害。当然,这些连段的后续衍生空间也是很大的,稍微熟悉操作之后便能使出连携攻击→支援攻击→连携攻击的连段。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值得一提,在大部分格斗游戏的连段机制中,只要一击打空,就不会再出发后续的动作。然而本作中角色使用轻攻击时,即便攻击没有命中也能继续衔接后续连段,因此哪怕离对手还有些距离,也可以连按轻攻击键来快速接近敌人(类似《七龙珠:斗士 Z》)。
与众不同的队伍系统
本作战斗玩法的核心,主要集中在队伍系统以及支援相关的「集合」系统上。虽然是一款以 4v4 团队对战为主的游戏,但对局开始时双方都只能使用 2 名角色,也就是说开局其实是 2v2。
剩下的两名队伍成员会随着己方回合落败而逐渐解锁。此外,当利用投技或特定技能将对手打飞,直接将其打到画面外的另一个区域时(游戏内称之为「Break 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216869111431435 」),也会解锁一名队员。每当新成员解锁,队伍的体力槽和技能槽上限都会得到提升,并且可以使用相应成员的支援技能。
回合落败才能解锁新队员看上去像是一个帮助落后玩家逆转的要素,但要是有意识地去触发击飞敌人的解锁方式,领先玩家也能进一步巩固优势。究竟是造成尽可能多的伤害,还是为了解锁队员多多使用特定的攻击手段或投技,这将成为玩家的一大博弈点。
正常状态下发动名为「集合支援」的支援技能是不需要消耗集合槽的,玩家可以利用摇杆选择要呼叫的角色,具体发动的技能则是由该角色在队伍当中的定位来决定的(可在角色选择界面中设定)。
如果在攻击过程中呼唤友军,「集合支援」将变成「集合突击」,角色会自动释放最适合衔接连段的技能。每次发动集合突击都需要消耗一条集合槽,不仅可以接续连段,还能用来填充角色攻击的间隙,用法非常多样。并非所有的支援技能都能无限制地使用,每名角色都拥有类似冷却时间的设定,除了无法连续呼叫两次外,也不能在一套连招中重复呼叫。
长按集合键即可切换操作角色,和呼叫支援时一样,玩家需要在长按的同时通过摇杆来选定要切换的对象。顺带一提,在呼唤队友进行支援攻击后立刻按下集合键,也能瞬间切换成呼唤出的角色。
这便是本作团队对战系统中最具深度的地方,玩家可以自行摸索出各种战斗策略,比如在连招途中呼叫支援,创造出优势后再切换角色继续发动猛攻,亦或者当对手防御我方支援角色的攻击时,操纵当前角色绕到敌人背后,然后利用角色切换机制前后夹击,击溃对手的防御。这套角色切换机制给了玩家相当高的策略自由度,能够实现各种看似不可思议的连段。顺带一提,玩家甚至可以同时呼叫两名队友前来支援,真是钻研得越深入,就能发现更多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召唤出的支援角色被对手的攻击打中时只会遭受能够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恢复的临时伤害。与此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当前操作的角色与支援角色同时被攻击打中的情况。在团队对战格斗游戏这个门类中,常常会用「生日快乐」这个术语来指代该状态,如果角色的招式能够同时命中多个对象,威力将得到巨额提升,仅需一键就能大幅削减对方的体力。
更多有关集合系统的细节
除此以外,游戏中还有在防御对方攻击的同时可以发动的「集合猛击」。只要当前的集合槽还有剩余,队伍里剩下的成员就会一一出马发动追击,如果所有成员都发动了一轮攻击,敌人就会被打崩架势(亦或是紧贴画面的边缘),让玩家可以继续发动连段。但如果不是每个成员都能出场追击,效果就比较弱了。
另外,如果能在遭受攻击的瞬间发动「集合反击」,角色将能自动发起反击。和集合猛击一样,这一招也需要消耗集合槽,并且无法全员登场的话效果会比较弱,但却能营造出反击后一口气输出大量伤害的机会。
顺带一提,在防御状态下玩家能够发动让队伍里的其他成员迎击敌人的「Crossover」,这一招有点类似于消耗集合槽发动的「防御取消攻击」。若是反应足够快,对方甚至可以做出相同的操作,也就是被施加「Crossover」的一方也能呼叫出同伴挡下这次攻击。而在使出超级必杀技之后,玩家甚至还能利用「超级集合」让队伍的其他成员发动超级必杀技追击。
综上所述,围绕集合槽设计的支援系统可谓种类繁多,相对而言设计得也比较复杂(包括各种系统的命名)。这部分内容虽然看上去像是面向高手玩家打造的,但只需要记住集合猛击与集合反击这两个操作,有时就能帮助你快速脱离险境。
Arc System Works 的集大成之作
就笔者个人的游玩感想而言,操作相关的基础动作、指令按键与角色特征等底层内容的设计很像是《碧蓝幻想 Versus》,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的帮助,非常好上手。但游戏内的部分系统以及对于支援角色的重视又能看到《七龙珠:斗士 Z》的影子。
击飞攻击等可以把对方从画面边缘直接打飞到其他区域的「Break」机制虽然可以带来一些优势,但也会让重置整个战局,为落后一方提供逆转的可能。该系统在设计上与《罪恶装备 奋战》的「破墙」机制高度相似,但过场演出的时间更短,Break 本身也更容易触发,所以玩起来倒几乎没有「破墙」的既视感。
除此以外,笔者还在游戏内发现了一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苍翼默示录》系列的要素,因此从系统层面而言,本作真的称得上是 Arc System Works 的集大成之作。
尽管繁多的系统看上去可能会有些复杂,但要是不考虑角色切换机制的话,其实操作比我想象的还要简单不少。角色本身的技能数量并不多,更多还是要阅读和预判敌人的动作,总的来说还是相当经典的格斗游戏设计思路,因此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应该就能迅速上手。
可使用的登场角色
下面我将简单讲一讲这次试玩体验到的 6 名角色各自都有哪些特征。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足以代表漫威的高人气角色,并且都采用了日本动画式的形象设计方式,新鲜感十足。
顺带一提,各个漫威游戏的配音声优几乎都是不固定的,有时还会起用完全原创的声优阵容。然而本作的声优却有很多是来自漫威动画或电影的配音团队,这对于漫威粉丝来说绝对是非常令人开心的一件事。
·美国队长
自愿参加超级人类改造计划,获得超人般力量的英雄。除了军队格斗术外,还会手持一个由特殊合金制作而成的圆形盾牌来作为武器。
美国队长的大体形象相较原作并没有太大变化,但重新设计的夹克不仅让他更具动画特色,也增添了几分帅气的感觉。从外观上就能感受到他敏捷的动作与强大的力量。
角色性能方面,远程攻击、突击技能和对空招式可谓一应俱全,完全就是主人公角色的定位。他的招式大部分都是很好上手的经典动作,非常适合初学者选用。
除了简单直接的基础动作外,他也具备一些独特的角色能力,比如可以利用盾牌发动反击和投技。至于远程攻击手段则是用脚踢击投出的盾牌,让盾牌在自己和敌人之间反复弹射,性能相当可观。
·钢铁侠
全身被顶尖科技打造的战斗装甲包裹的英雄。不同装甲的性能各不相同,而本作则更多还原的是钢铁侠的基础战甲,能够利用各种科技兵器进行战斗,比如从手部射出导弹、胸部发射光束等等。
在外观造型上,钢铁侠可以说是最具本作特色的角色之一,从头部天线等细节方面的设计中明显能看出机器人动画的影子(直白点说就是很像高达)。在演示视频中也出现了他卸下面部装甲,露出托尼史塔克本人面部的场景。
钢铁侠拥有花样繁多的远程攻击手段和突进招式,同时还具备飞行能力,定位上更多是一个利用灵活走位不断发起远程攻击的射击类角色。他的超级必杀技是操控体型庞大的反浩克装甲,看起来极为帅气。
钢铁侠能够借助队友的支援攻击不断进行远程射击,并且可以利用对空技和突进技来拉开与对手的距离,然后找准敌人的破绽进行连段。不过他的飞行机制稍微有些特别,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惊奇女士
能够随意放大或缩小自己身体的英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代惊奇女士,而本作中的惊奇女士则是一位特别喜欢超级英雄,名为卡玛拉·克汗的现代少女。
各式各样的角色变形效果以及对少女特征的强调是惊奇女士设计上最大的亮点。虽然看上去长得十分可爱,但她内心中其实充满了英雄气概,能够将手脚巨大化痛殴敌人。
凭借可随意伸缩的手臂,惊奇女士能够一口气接近敌人,或是用手抓住画面的一端快速拉开距离,灵活敏捷地进行移动。此外,她的普通攻击范围也相当远,很难将其与她娇小的身躯联系到一起。
虽然拥有必杀技等投技,但无论那一招都是稍作准备后抓住对手全力投出。尽管定位上与一般格斗游戏中的「投技角色」有所不同,但她的确很擅长打破对手的防御架势。
惊奇女士的超级必杀技颇具喜剧风格,她会利用巨大化的身躯踩踏对手,然后弹一下敌人的额头。不仅演出十分有趣,而且能充分刻画出惊奇女士的可爱之处。
·星爵
地球人与外星人的混血,能够利用各种道具进行战斗,是守卫银河的「银河护卫队」队长。虽然星爵的设定很复杂,但他的角色形象搭配上曾为真人电影配音的山寺宏一先生的声音还是营造出了非常接近真人电影的感觉。
举止轻浮,说着各种俏皮话的视觉设计很有星爵的特色,一方面有着极强的动画风格,另一方面又与角色形象十分贴合。在胜利结算画面,他还会拿出写着「SONY」字样的经典 Walkman 随身听,这多半是为了重现真人电影中星爵使用 SONY Walkman TPS-L2 听音乐的设定。
真人电影中出现了 SONY 制造的 Walkman 随身听,而本作正好又是由 SIE 发行。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彩蛋,但却有种奇妙的宿命感
尽管星爵是一位能发射各种远程道具的射击系角色,但他其实并不太擅长远距离作战,更多是以远程攻击起手然后再衔接连招,算是比较好上手的一名角色。
此外,除了突击技和位移技外,星爵还拥有能封印敌人动作的远程攻击手段,即便不借助支援角色的力量,也可以轻松打出连段。
·暴风女
能够操纵天气的变种人(漫威世界观里由人类变异而成的超能力者),她的设计整体上比较接近《X 战警》系列里最经典的暴风女设定。
暴风女给我的感觉是就连外观也几乎没什么变化。部分作品中的暴风女会长时间保持瞳孔变白的状态,但本作中她只有在发动能力时才会变成这样,从演示视频里能够清晰地看到暴风女瞳孔颜色的变化。
虽然性能比较中规中矩,但她多半是整个封闭 Beta 测试中最具操作性的角色,玩起来既复杂又充满乐趣。暴风女的专属技能是按下上下左右键朝各个方向生成飓风,她自己接触到飓风后会高高跃起,敌人则会被击飞。
暴风女拥有生成冰块或龙卷风等必杀技,其中龙卷风如果触碰到飓风,还能向前或向后移动。也就是说玩家可以先在空中生成冰块,然后使其横向移动并狠狠砸下的操作,能够一定程度上自由地控制各种飞行道具。
·毁灭博士
《神奇四侠》中登场的反派角色,虽然不具备超人的能力,但却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兵器和魔法。
游戏里的毁灭博士在外观设计上的确有不少改动,但总的来说还是继承了该角色原来给人的印象。他的超必杀技能够大量召唤毁灭机器人,非常符合他身为小国拉托维尼亚君主的身份。
作为一名擅长魔法和各种远程攻击手段的射击系角色,他的专属技能「神秘力场」能够抵挡所有来自对手的飞行道具,非常强力。毁灭博士作为支援角色登场时发动的招式也有着不错的性能,能够在远距离作战中大显身手。他的冲刺和垫步动作均为短距离传送,可以快速拉开与敌人的距离,很难被对手抓住。
此外,神秘力场在接触到其他角色时还会造成伤害。玩家可以自行选择他的登场位置,比如让他直接出现在画面远端,抓住被击飞敌人继续进行连段。
能否掀起团队格斗游戏的革命?
在大部分团队格斗游戏,比如 3 位小队成员轮流登场的作品中,即便其中一名角色被一套连招直接干掉,给人的感觉也不过就是「损失了总体血量的三分之一」而已。虽然设计上有些强行,但只要还有能操控的角色,就可以利用华丽的连段一口气输出大量伤害。
本作专门针对这一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让玩家既能享受团队战斗的乐趣,又令全力操纵一名单独的角色成为了可能,无论选择哪种游玩风格都是玩家的自由。此外,我能感觉到这次的测试版本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从连段的伤害层面来说,基本成功打出 2~3 套连段就能取得一个回合的胜利(如果能在连段途中同时命中多个敌人,伤害甚至会进一步提高)。
顺带一提,本作中的画面边缘这一概念也与常规的格斗游戏有所不同,分为可利用「Break」打破的画面边缘与会让对手一直紧贴墙壁,不断遭受攻击的画面边缘(即便被对手打飞也不会直接移动到另一个场景中,真正意义上的画面边缘)这两种,从而衍生出了非常独特的攻防体验。基于当前回合结束时角色的站位,下一回合开始时双方玩家的初始位置还有可能会发生交替。
除了这些创新设计之外,本作还有一大难点就是系统十分繁多,因此可能不少玩家会觉得上手门槛有点高。虽然看上去操作比较轻松,但其内核依然是 Arc System Works 最擅长的那套精密的攻防系统。不过如前所述,玩家一个劲地狂按按钮也能正常游玩,如果不频繁更换队伍成员的话,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尤其是已经熟悉其他格斗游戏的玩家),这样的设计多少还是能拓宽一些玩家群体。
要说本作最显而易见的魅力,毋庸置疑还是由 Arc System Works 塑造的多名漫威角色。尽管本次试玩只体验到了其中的 6 位配资排排网,但在游戏标题界面已经能够看到蜘蛛侠、恶灵骑士等角色的身影,相信肯定会有更多超级英雄与反派在这个动画风的世界里登场。还请各位多多期待本作后续公开的更多情报。
发布于:四川省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